《八角笼中》一个细节早就暴露夺冠的只能是苏木不可能是马虎

《八角笼中》一个细节早就暴露夺冠的只能是苏木不可能是马虎

《八角笼中》这部电影后劲真的很大,昨天买电影票时,没想到看的人这么多,等到电影正式放映时,发现边边角角、第1排都坐满了人。

很多家长是带着孩子来看的,似乎他们才是受教育的主体,可是该受教育的又何尝不是被生活麻木的我们呢?

在观看影片的时候,我就一直在想,苏木和马虎作为两个最有天赋的格斗选手,到底谁会是冠军?

我甚至在想是不是故事发展到最后,变为他们两个人互相PK?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,王宝强告诉我们故事没那么简单。

这部电影的立意就一下子拔高了很多。但是为什么最终拿的冠军的是苏木,而不是马虎呢?其实电影中的细节早就给了我们答案。

苏木和马虎,虽然都是从大泷山里走出来的孩子,对王宝强饰演的干爹向腾辉都非常感恩,但是他们两个人的身上有着显著的区别。

马虎作为领头羊,带着一群没人管的孩子抢劫过往车辆,出于生存,马虎尽到了大哥的义务,成功扮演着父母的角色。

所以当王宝强让他们签下契约时,马虎是最后一个按手印的,他不放心,他害怕被欺骗,这是一个出于父母心态的考量。

而苏木是第1个按手印的,原因是他看到向腾辉给他姐姐钱,他相信向腾辉是一个好人。

向腾辉苏木和马虎三人被逼到了墙角里,对方领头的拿了一把刀,在大家僵持不下的时候,是马虎凭借自己格斗的技能,瞬间拿到了那把刀,并且准备刺向对方。

幸亏第一时间被向腾辉制止了,而向腾辉当时的内心os是:他永远忘不了马虎那个眼神,因为他真的动了杀心。

格斗精神绝对不是用自己的武力来平衡世间的不平事,这和古代惩恶扬善的大侠有着本质的区别,很显然马虎,根本没有领会到格斗的本意。

其实从这个事件中,就能预知马虎的人生路不会那么顺利,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阿尔贝·加缪有一句名言,直到现在都被人引用:我们40岁时,会死于一颗我们在20岁那年射进自己心里的子弹。

而且如果不是向腾辉带他们走入正路,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止恶性事件的发生,马虎早就坐牢了,根本等不到后续拦路抢劫。

最让我难过的是,马虎每一次恶的行为都有一个善的初衷,他很讲义气,极具个人英雄主义,他心里早就做好了准备,即使自己坐牢、甚至付出生命,都不要曾经相爱的人受伤。

从这个层面来讲,马虎坐牢对他是极具教育意义的,对他的整个人生也是有帮助的。因为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不会允许一个只会以“恶制恶”的人来当英雄,来拿冠军,即使他的初衷是好的。

在苏木初步踏入格斗的时候,他并不知道格斗是什么,但他清楚的知道一件事,格斗能够带他从大泷山走出去,能用他的眼睛看遍世界的风景,再去告诉姐姐。

所以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幕,就是苏木在对战的第二回合,在被对方打的晕头转向,神志不清时,依然没有倒下,人在最绝望的时候也最容易清醒,从而知之死地而后生。

他的脑海里闪过众多片段,从一开始的无家可归抢劫为生,到后来每天洗的香香的,有饭有肉吃,每天大量的训练,不停的对打,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站在更高的舞台上,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
所以在那个关键时刻,他把自己的拳头一拳又一拳的回到了对方的身上,他不是在格斗啊,他是在一拳又一拳打出自己的出路!

终于在KO对手之后,那一声声嘶吼,不仅仅是为自己呐喊,更是为同样被命运扼住喉咙的穷苦人呐喊。

还记得在和向腾辉说的时候,苏木用的是“我们”,而不是“我”,他直到这不仅仅在为自己战斗,更是为同样出身的孩子们战斗!

我们不得不承认,有时候比格斗技术更重要的便是格斗信仰,反观现实生活中,我们人生做的诸多选择不也是如此吗?到底是遵从内心的信仰,还是同流合污,向命运说一声屈服?

最后,这部电影真的让人感动万分,唯有身处绝境,才会珍惜一丝一毫的机会,如同电影中的那句台词:生如草芥,不屈不挠,不认命,就是普通人的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发表评论